中央山脈北二段屬於多天數縱走,特別是其中的無明斷崖和鬼門關斷崖,是路線當中相對難度與挑戰性較高的路段。然而北二段當中特別親民可愛的就屬閂山與鈴鳴山了,因此越來越多人選擇將北二段環形路線拆成兩部分,分次前往。
閂山鈴鳴步道最讓人嚮往的,就是綿延的高山草原景色了吧!雖然前半段是隱沒在樹林間的平緩步道,但在前往這兩個山頭最末一段路途,都是遼闊的視野,更能遠眺整個環景,看到遠方的山巒。
最麻煩的大概就是730林道11.7k處的啟登點,不僅產業道路又窄又陡,幾乎是必須聯絡接駁王小明大哥才能到,否則就是選擇走兩個小時到達。

- 閂山,3,168公尺,屬於百岳之一
- 鈴鳴山,3,272公尺,屬於百岳之一
- 人待山,3,110公尺

似乎是疫情爆發後,頭一次在連假上山,著實被疫情登山潮嚇到了。
從登山口啟程沒多久,我們就因排隊過地形的人潮不得不停下腳步,一路上林道平緩,幾乎是不需要啟動臀腿力量的輕鬆程度。所幸我們只有兩個人,移動速度相對快速,蠻常遇到山友禮讓我們先行的。
除了距離登山口不遠處的小小崩壁之外,剩餘路段一路平順,這時穿著短褲,減少了跨步的阻力,讓雙腿更輕鬆的前後擺盪、快速前行。但每當鑽入箭竹林或樹叢之前,都需要瞄一眼是否有帶刺的植物,這也是穿著短褲要特別留意之處啊!
原本預計先在閂山登山口丟包,輕裝撿完山頭後再紮營。但一路走來遇到超~多人,甚至有好幾支商業隊伍,眼看今天上山人潮超過百人,我們決定先找營位,搭完帳午休後再折返回閂山登山口。
找了一方樹下的空地,仔細將帳篷調整成完美的金字塔,鋪開地墊曬著太陽午餐,又午睡了一會兒,下午兩點才動身前往這趟第一座百岳。
前往閂山的路途,時而上坡時而鑽進樹林,比原先想像的路程遠了點,不過站在草原上望回看,遠方清晰的山稜總是鼓舞人心。再加上這陣子乾旱的嚴重程度,天氣好到讓身為攝影師的屁股龍心大悅,畢竟光影是天賜的自然濾鏡,這樣的天氣,怎麼拍怎麼美!雖然閂山山頂腹地不大,但能看到南湖大山、中央尖、畢祿羊頭的鋸齒連峰、無明山、奇萊主北等,在山上不怕曬太陽,只希望能看到乾淨晴朗的天空,就像這天一樣!
第二天經過工寮後爬上高繞的路線,只見叉路後下切的路上排滿人龍,臨時決定改走繞至人待山那條路線。上坡路不打緊,重點是走在箭竹林中,一直被打臉!還以為是在去角質呢!
接回主路線,穿出樹林後來到開闊的草原,遙望遠處的鈴鳴山頭擠滿了人的身影,我們還是慢慢走好了~鈴鳴山頂360度環繞的景色是一大重點,也能看到同是北二段的無明斷崖。撿完山頭後,光是坐在步道旁好整以暇地看著時光流逝,就足夠待上兩個小時,這也是我們的登山哲學之一啊!

回程我們走一般的路,也就是和早上途經人待山的路線不同,才知道原來這條路會有些小地形,看到的景象也完全不同。雖然兩天的時間,走起來應該也不會太辛苦,但如果時間更充裕的話,不妨用三天慢慢走,或者也能和我們一樣走個小O型路線,就能兩種景色一次滿足囉!
延伸閱讀
歡迎到Instagram及Facebook找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