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山海圳國家綠道 聖山之路

全長177公里的山海圳,位在台南嘉義一帶,是台灣目前唯一連結海與山的國家級綠道。沿途有水道、公路、步道、自行車道等規劃,讓旅人能用不同的方式,體驗蘊含歷史文化與自然的綠道。我們用六天的時間,用徒步的方式途經山海圳當中的「原鄉之路」與「聖山之路」,而本篇文章帶你一同踏上「聖山之路」。

本篇為第4~6天行程,第1~3天請看 山海圳國家綠道 原鄉之路

Day 4

  • 路線:達邦部落→特富野部落→特富野古道→特富野自忠入口→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 移動距離:14k
  • 住宿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住宿
  • 補給點:阿里山7-11
  • 行經道路:特富野古道、阿里山公路
  • 備註:
    • 特富野部落到特富野古道(特富野入口)是6.1km產業道路,連續上坡約2hrs,也可聯絡接駁
    • 特富野古道(自忠入口)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有約8.6km公路,步行約2hrs,也可聯絡接駁
山海圳

今天預計從達邦上到阿里山,行程與上升海拔都較多,於是決定早點出發。六點剛到,就到民宿旁的「阿春早點」報到,點了平時份量的兩倍,特別推薦老闆娘的米豆漿,剛好的甜度,真的很香。老闆娘忙完我們的早點,緊接著開始揉麵團,原來店裡的所有饅頭包子蛋餅皮,都是自製的!健談可愛的老闆娘,徹底扭轉了我們對達邦部落的印象,帶著暖暖的心與飽足的肚子,我們離開了這隱身在山中的部落。

到特富野聚落之前,可以選擇走在公路上,也可以繞進特富野步道,步道旁的樟樹林高大成群,阿里山中海拔山區更是早年樟腦砍伐的重要林地。

一早的特富野聚落尚未有觀光人潮,咖啡廳內一眼望去都是在地原住民。從聚落到特富野古道口,仍有六公里產業道路,而且一路是上坡,若想節省體力時間可以請接駁,我們大概花費兩小時在沒景色的陡坡上。

特富野古道有兩個入口,我們這趟從特富野口,往上走到自忠口。前半段一路陡上坡,會比較辛苦些,但隨著海拔升高,四周開始變成幽靜美麗的柳杉林,走起來一點也不無聊。

這ㄧ片片柳杉林形成一幅幅完美的畫面,勾勒出阿里山區美麗的映像。諷刺的是,這些深受遊客喜愛的柳杉,其實是日治時期的人造產物,步道沿途不時出現的紅檜樹頭遺跡,才是幾百年前這片山區的原貌。

過去的林業遺跡如今成了今日的觀光景點,舊鐵軌、柳杉林是阿里山區最著名的樣貌,走在特富野古道可以深深感受到這些迷人的舊世界,卻也讓人不禁惋惜,那曾經應該屬於這裡的,台灣紅檜神木林遍佈山中的模樣。

離開特富野古道後,可以選擇右轉徒步或接駁九公里至東埔山莊,也能左轉繞至阿里山森林遊樂去住一晚。我們選擇後者,可以在一整天的爬升後洗個熱水澡,但缺點就是十八公里路程,隔天還是得沿途攔車或請接駁載我們到鹿林登山口。

步行八公里終於抵達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我們倆在便利商店失心瘋,補貨了好多零食泡麵。

在山上我們常脫口而出「要下山了!終於有便利商店!終於回到文明了!」所謂的文明是什麼?是先進的科技嗎?還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遺留下的足跡與文化?那便利的、現代化的平地所擁有的文明就會比山上多嗎?有沒有可能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其實所擁有的文明、所擁有對歷史、文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更薄弱的呢?

Day 5

  • 路線: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鹿林登山口鹿林山莊鹿林山鹿林前峰/天文台麟趾山塔塔加登山口東埔山莊
  • 移動距離:(18k搭車) +15k徒步
  • 住宿點:東埔山莊 (可預訂早晚餐)
  • 補給點:無
  • 行經道路:阿里山公路、鹿林山麟趾山登山步道
  • 備註:
    •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鹿林登山口18km公路,步行超過4hrs,建議接駁

前晚預定了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到鹿林登山口的接駁車,十八公里路程,約莫半小時後我們就抵達鹿林登山口了。若這段路選擇步行,會需要四小時左右的時間,而山區下午的天氣通常比較不穩定,因此我們選擇透過接駁,把更多時間留給山林。

由登山口進入,會先到鹿林山莊,這個維護完整的日式建築,在這片草地庭院當中真的很吸睛,據說是早年攀登玉山的過夜據點,當時登山會由新高口步行一天到這,隔日再出發往玉山前進。

沿著枕木繼續往上,穿過兩旁高大的玉山箭竹形成的隧道,不一會就到了鹿林山(2845m),不太像是個山頭,它剛好在叉路口,我們繼續往鹿林前山與天文台的方向前進,這段林道也很美,先下坡後上坡,回程當然也是一樣。

回到鹿林山後,接著往麟趾山的方向前進,沿途步道完整,就連草地或一旁的樹木,都讓人懷疑這會不會根本就是維護精良的日本庭院。鹿林麟趾之間的這段路,也有許多當日的遊客前來,可以從各個角度觀賞玉山群峰,值得花費大把時間停留。

我們挑選了一床草地,簡單午餐後,曬著暖陽一不小心就進入了夢鄉。

續行至麟趾山鞍部,上到麟趾山頂(2854m),視野更加遼闊,也距離隔天要前往的玉山前峰更近了。從塔塔加鞍部出口下,睽違四年半再度來到這裡,也是我們邂逅臺灣百岳的起點。走回公路,再到今晚下榻處「東埔山莊」。日落時分,我們到一旁地勢較高的樹叢中,能夠更清楚地欣賞畫布般的晚霞。

這是我們頭一次住東埔山莊,不曉得更換經營團隊之前的山莊如何,但這次的經驗(餐食、寢居、空間)都很不錯哦!

Day 6

  • 路線:東埔山莊→塔塔加登山口→2.7K岔路→玉山前峰→塔塔加登山口→東埔山莊 接駁回大埔情人公園
  • 移動距離:7k (不含東埔~登山口來回接駁)
  • 行經道路:玉山登山步道 須申請
  • 備註:
    • 我們前一天走過塔塔加登山口~東埔山莊這段路(先上坡再下坡),這天來回都改搭接駁,單趟單人$100
    • 東埔山莊~大埔情人公園(我們的停車地)接駁約2.5hrs

前一天從塔塔加登山口步行到東埔山莊,今天就不打算再用走的了,從山莊旁木梯上到公路,再走到排雲登山服務中心投遞入山入園證,等待接駁車直接將我們送達登山口。剛過七點不久,我們從登山口出發,踏上和四年半前一樣的路,路雖長得一樣,但我們卻和當時大大不同了。對於山的心情,從陌生好奇,到如今像個知心好友,不敢說熟稔,但卻明瞭山之於我們存在什麼樣的重要性。起初上山的氣喘吁吁、下山的寸步難行;而今得以更快速地調整呼吸與步伐,也知道什麼樣的裝備與重量適合我們自己。這些經驗是山給予我們最珍貴的餽贈。

越來越習慣在坡度緩而距離長的步道,不使用登山杖,發現這樣一來更能不被手的擺動影響而減低了雙腿移動的速度,走起來也更省力。

來到了2.7k玉山前峰登山口,在一旁休息的大哥說,別小看這0.8k,可要上升約400公尺,大多要去主峰的人會選擇回程再到這,才不會第一天就耗盡體力。

山海圳原訂路線終點為玉山主峰,只不過我們前一週才決定成行,又逢週末,根本住不到排雲山莊,再加上主峰曾經去過,但其他玉山山脈的高點都還沒去過,就將我們此行的終點定在玉山前峰了。

玉山主峰是我們倆第一座臺灣百岳,又是第一高峰,意義非凡。然而在那之前,我們早已習慣週末一起去爬壽山,循序漸進練習體力與爬山小技巧。許多朋友,也是透過爬山認識的,甚至吸引到爬山哲學相近的人類,這些都是起初無法料想得到的。

前半段為坡度較大的步道,後半段是石瀑,但老實說我覺得由於可以選擇自己的路線與踩點,石瀑走起來相較之下比較輕鬆不喘耶!一直很好奇台灣的距離是怎麼計算的,這800公尺究竟是地圖上的水平距離還是實際行走的長度,每次都有種路標跟感受落差很大的錯覺。

烈日當頭的九點多,我們爬上了玉山前峰,主峰剛好被擋住,只露出小小山頭。攤開泰維克地布,開始煮我們的早午餐,也和陸續上來的山友們聊天,還遇上了位預計在玉山群峰縱走十日獨攀的美國人,超級酷!

依照我們的時間與喜好,安排了專屬於自己的山海圳國家綠道徒步旅行,最後請接駁將我們從東埔山莊載回到大埔情人公園。離開阿里山公路後,轉入前幾天曾經走過的縣道,那些幾天前才踏過的路,在不同光線、不同速度與視角之下,予人的感覺完全不同。「若非曾走過這些路,我此刻還會對這樣的景象動容嗎?」我不知道……似乎連客觀的風景,都必定隱藏了主觀的意識,或許也是步道之所以迷人而無法取代的原因吧。

在臺灣,我們習慣往大自然深處跑,高山最好,把日常的一切拋得遠遠地,有種隔絕的意義存在。然而這趟山海圳,和以往臺灣徒步經驗大不相同,前半段幾乎遇不上徒步的人,反倒是與當地居民有更多互動,這種感覺很奇妙,你就踏在這片土地上、你就生活在相同的島嶼上,但你卻完全沒有參與這些人平時的生活樣貌,「旅行只是去別人活膩的地方」,這種徒步的方式,意外讓這趟旅行更真實而深刻。

其實山海圳的行程安排,與我們曾走過的白朗峰環線很相像,幾乎天天都能補給,肩上的負荷因此減少許多。當然不能跟阿爾卑斯山較勁美景啊,這次讓我印象深刻的時刻,除了鹿林麟趾步道上的展望,大概就是光影與路樹的創作了吧。較為可惜的是,要把這些原始步道(特富野古道、里美避難步道…)串連起來,似乎仍需要串連不少公路,若距離一長,柏油路對雙腳的衝擊力量也會比林道大。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規劃了遍佈全台的環島路線,以及蘊含歷史與自然的樟之細路、淡蘭古道等,看文字看影像,不如實際去走一遭,哪怕只能走三、兩天,腳底踩過的路才是最真實的記憶。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發佈留言

More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