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圳

臺灣|山海圳國家綠道 原鄉之路

全長177公里的山海圳,位在台南嘉義一帶,是台灣目前唯一連結海與山的國家級綠道。沿途有水道、公路、步道、自行車道等規劃,讓旅人能用不同的方式,體驗蘊含歷史文化與自然的綠道。我們用六天的時間,用徒步的方式途經山海圳當中的「原鄉之路」與「聖山之路」,而本篇文章帶你一同踏上「原鄉之路」。

「世居阿里山的鄒族,帶著濃厚的高山文化。創生的洪水神話,玉山是族人夢中的起源地,族人膜拜的天地神靈,是森林萬物的想像幻化。族人死後的靈魂,會隨著月亮的指引,飄向塔山安眠。山林間的狩獵與農耕間的狩獵與農耕,是傳統生活的寄託。懾人心弦的鄒族舞樂,斂藏著高山般的莊嚴。而觸目所見一器一皿,都取用於山林。鄒族文化,恰似一種原始而凝練的生命,揮灑出的高山文化。」

本篇為第1~3天行程,第4~6天請看 山海圳國家綠道 聖山之路

Day 1

  • 路線:大埔情人公園(停車)→青雲瀑布→托亞奇伊瀑布→青山產業道路→茶山部落
  • 移動距離:13.5k
  • 住宿點:茶山部落 林姊的窩
  • 補給點:大埔7-11、茶山雜貨店
  • 行經道路:臺三線、嘉129縣道
  • 備註:若和我們一樣在冬季枯水期去,基本上曾文水庫和沿途瀑布的水量是很少的

就在抵達此行起點──大埔情人公園前十五分鐘,被道路維修工程攔住,無可奈何等待了約莫一小時,拿起手邊正在讀的書與爆米花啃食。停妥車,繞到大埔鄉唯一的小七,向平地的便利道別後,踏上這為期六天的山海圳之旅。

由於車程耽擱,我們出發時已是「透中晝」,陽光最熾熱之時,雖然還沒立春,但嘉義的艷陽早已迫不及待,若走在沒有遮蔭的路上,還真會後悔沒多帶件短褲短袖出門。

今天走在台三線上,身邊呼嘯而過的汽車與機車騎士,不時投以驚奇玩味的笑容,大概因為這裡不是熱門的徒步路線吧!

走到青雲瀑布,遇上方才在路上騎車經過我們的一對父子,問我們哪裡來,聽到要走往玉山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一旁年幼的兒子大概不知道我們在講些什麼,我只想在心底為他感到幸福,年紀這麼小爸爸就願意與你一同騎車從台南到嘉義,多麼美好的童年回憶啊。

在青雲瀑布午餐,裝了池水過濾煮沸,仍是難以入口的味道,但身上的水已不夠,只好加入茶包催眠自己這過濾煮沸的水至少是安全的,果然下游的水不是個理想的水源選擇啊。

彎入車流明顯變少的嘉129縣道,霎時回過神來,想起自己正走在山海圳這條集結步道與公路的國家綠道,「到底為什麼要走這樣的路線?」「而不是走在以往習慣選擇的山林步道?」這要歸咎於我的糊塗病,三個月前搶到了十日內觀的名額,卻因為沒有收信回覆,在出發前一週才驚覺名額被取消,都已厚著臉皮請妥兩週假期,不如拿來走步道,來不及申請入山入園證,那就來走印象中不需要任何文件、放在口袋但從來沒打算取出的名單──山海圳吧!

山海圳安排的邏輯和前年走的白朗峰環線略為相像,從這個小鎮用各種方式(徒步、搭車、單車)到達下一個歇息地,沿途的地點可以自由取捨安排,全看你想擁有什麼樣的步道經驗。

於是安排了看似合理的里程、訂妥住宿,完成度70%,剩下的30%就臨場發揮了。

踏著縣道旁堆積的風乾落葉,清脆的聲音像是催化劑般,讓時光倒轉回到童年,如果捏泡泡紙是某種強迫症,踩落葉應該也可以劃分為一類。踩著踩著,心想,如果是開車,就不會擁有這般趣味了吧?於是「為何走這路線」之疑惑,自然而然被暫擱一旁,徒留清脆悅耳的落葉聲。

短暫停留托亞奇伊瀑布,水質看起來比下游的青雲瀑布清澈不少,但就快到部落了,就沒取水。再往上走段青山產業道路,終於進到茶山部落,害羞的貓咪們、鄒族特色的圖騰、坐在路旁忙著家務的居民,是個可愛迷人的初次相逢。興奮地衝向高級版販賣機,滾出一瓶冒著水珠的可口可樂,邊喝邊前往今晚落腳民宿「林姐的窩」。

愛講玩笑話的林姐馬上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邀我們晚餐和她與朋友一同享用。晚餐前在茶山部落走走晃晃,早早抵達就是能這樣揮霍時光,都來原住民部落了,豈能不利用機會走近他們?

突然造訪的朋友,帶著大埔有名的砂鍋魚頭,吆喝入住的客人一起晚餐,這大概就是山上最無厘頭又溫暖之處吧!聽她們聊著部落的故事,也聽我們分享往後的行程安排,大姐說「你們走上去是正確的選擇!走里美避難步道陡下太痛苦了!」而且,原來林姐住在里佳十多年,跟我們隔天預定的「嘉娜民宿」趙姐是好閨蜜啊。

Day 2

  • 路線:茶山部落→新美部落→山美部落→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園區→ 達娜伊谷步道→里美避難步道→巨石板步道→烏奇哈溪產業道路→里佳賞楓步道→里佳部落
  • 移動距離:(16k搭車)+11k徒步
  • 住宿點:里佳部落 嘉娜民宿
  • 補給點:茶山雜貨店、達娜伊谷攤販、里佳雜貨店
  • 行經道路:嘉129縣道、里美避難步道
  • 備註:
    • 茶山到山美的公車只行駛週一、五、六、日
    • 和我們一樣從入口進入達娜伊谷園區需要門票$100/人,若反向走則不需要
    • 里美避難步道1.6km上升600m
    • 巨石板步道到里佳部落產業道路長且陡,可考慮接駁(我們當天巧遇長老搭了便車)
    • 里佳部落附近景點:風流洞步道、賞楓步道

原本說好招待我們晚餐而早餐自理,熱心腸的林姐隔天一早敲我們房門,「我有煮苦茶油麵線跟咖啡哦,你們要一起吃嗎?」
「當然好!」
吃完早餐又說「剛好早上沒其他安排,要不要載你們,就可以少走一點公路,早一點到里佳玩?」
「當然好!」

今天預計有將近三十公里路程,省下來的公路時間,不僅可以在車上繼續和林姐話家常,也能讓接下來更有餘裕。學習一些鄒族語言,也聽著林姐分享身為平地人,住在山上這幾十年的日子。

「好了好了!送你們到這裡,我要回去了!」距離山美已剩下幾公里路程,道別與道謝後繼續沿著公路前行。走過福美吊橋,不打算繼續走進山美聚落。

要通往山海圳路線,必定得進入到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園區。達娜伊谷鄒族語意指美得令人忘記憂愁,因此也稱為「忘憂谷」,位於曾文溪的上游。抵達時間剛好有場演出,於是把方才省下的時間,送給這場鄒族歌舞表演,結合傳統歌謠與創新舞蹈,也聽著主持人講述鄒族的傳統禮俗與這幾十年來部落曾歷經的天災。

表演散場繼續我們的旅程,走過達娜伊谷吊橋,續行達娜伊谷步道,這段路我們事前規劃時在Google mapHikingbook都搜尋不到,只能依靠自己建立軌跡了。開始有鑽入樹林中的感覺,只不過完善的木棧板最容易讓人爬得氣喘吁吁,為的是配合它的高矮步伐。

1.6公里長的里美避難步道,海拔約上升600公尺,說實在的,若這段逆著走,陡下的時間不一定會更少呢。

走出里美避難步道,接續走向巨石板步道。原本此處是河道與叢林,多年前賀伯颱風肆虐,沖刷出長達700公尺、坡度15度的大石板,上頭布滿棋盤格狀的裂痕,若到了這裡,不妨停留拍幾張有創意的照片或影片留念一下吧!

「你們從下面走上來嗎?」穿著特別的長老領著一對夫婦好奇地詢問著。
「那你們在停車場等我們,開車載你們去里佳!」

我們繼續走向巨石板頂端,在石坡道上作勢攀爬上一座岩壁,邊錄影邊玩、不亦樂乎。繞了一圈回到停車場,等了幾近一小時,卻仍不見方才從三位的身影,不由得揣測,該不會他們在我們玩樂時已經離開了,這台車並不是長老的吧?還有八公里路程,要在天黑前抵達,我們最好還是即刻動身。

原本期待搭便車的心情,頓時開始為時間感到頗有壓力,「早知道一個小時前就直接離開的!」,抱著這樣後悔的心情,腳下踏的每一步似乎沉了許多。不曉得走了多遠、走了多久,身後傳來引擎聲,「是長老!」
「長老說,總會遇見你們的」大姐笑著,挪動身子讓我們也能擠上休旅車。

這對夫婦開著露營車,就住在里佳三晚,每天再放射狀仔細地遊覽這周遭,是最能深入一地的旅行方式。而身為徒步者的我們,除了點與點之間的移動,其他時間,例如提前抵達的天黑之前,也能在當地走走晃晃。原本預計山海圳「原鄉之路」這段,重點在於和當地鄒族人互動,如果局部景色大同小異的產業道路能搭便車,和當地人面對面聊天,我們也不排斥呢!

長老的車駛入山裡的藍色部落——里佳部落,「我幫妳把客人載回來啦!」他向今晚的民宿主人趙姐大聲吆喝著,在他們閒話家常的幾分鐘,看到院子裡一籃籃當地盛產的薑黃、正在處理去殼的咖啡豆,一切看起來是如此日常而寧靜。

晚餐前穿行在部落內,被原住民大哥抓去幫忙把發電機扛上卡車、在雜貨店物色飲料與零食、才剛送我們中指的小妹妹下一秒當場表演側翻……荒謬的劇情集結成我們與里佳的共同回憶。

晚餐訂了社區部落風味餐,豐富美味極了,還認識了當晚一同入住的一家子,由父母帶著孩子離開城市,無論做了些什麼,共同製造的回憶是無價至寶。晚間趙姐邀我們嘗試手搓愛玉面膜,大夥兒敷著面膜一起看電影,這個劇情也真夠離奇了。

Day 3

  • 路線:里佳部落→169縣道→秘密遊民宿→七彩琉璃咖啡莊園→達邦部落
  • 移動距離:18k徒步
  • 住宿點:達邦部落(我們住的不推~可以詢問后薩民宿)
  • 補給點:里佳雜貨店、達邦雜貨店
  • 行經道路:嘉169縣道
  • 備註:
    • 可繞進秘密遊民宿,有貓有狗有茶園
    • 七彩琉璃咖啡莊園通常只有週末營業,可事先電聯確認
山海圳3

早餐後趙姐沖了自家的蜜處理和日曬豆,臺灣咖啡豆量少質高,若在平地喝可是價值不菲。不管是哪種處理法,風味的確很不錯,我們也就不小心多喝了幾杯。

和趙姐揮別後,繼續走在169縣道上,萬里無雲的早晨,陽光照亮萬物,眼前的世界色澤多麼飽和而精神抖擻。真的很難讓人不愛上這樣的好天氣,即便只是平凡的產業道路與稱不上絕景的沿途風光,也會想使人駐足留影。

昨天認識的夫妻開著露營車經過我們身旁,替我們加油,或許不同於我們用徒步的方式,也可以像這對夫妻一樣,以專屬於他們的方式,深入認識這塊土地。

越過今天公路的頂點,開始連續下坡,我們稍微脫離169縣道,繞進了「秘密遊」民宿的庭院,路旁種滿香蕉樹,還有大片的茶園,和貓狗玩了一陣子才繼續我們的行程。

沒料到今天行程那麼短,在Google map上找了沿途的景點「七彩琉璃咖啡莊園」,決定待會順路去一遭。原本預期看到商業化完全的園區,殊不知是一棟原木手工建造的屋子,「哦?你們走上來的?你們要去哪?從哪來?」

大哥大姐們看到我們熱情地打招呼,還說我們來對了,這裡是國產咖啡豆常勝軍的農場,他們才剛結束咖啡製程的課程,正在品嘗咖啡與窯烤麵包,我們也決定在這簡單休息,當然要喝喝冠軍咖啡豆的風味。也到院子看了正在曝曬的豆子,一旁的大哥主動前來和我介紹怎麼區別這些處理法,多學了一課!

和平時健行很不一樣的是,如果是走在更大眾的登山路線,其實大家的路線都大同小異;但走在山海圳上很特別的是,我們這幾天都沒有遇上和我們一樣從平地走向高山的人,或許剛好錯過罷了,反倒更常與當地居民或遊客碰頭。

離開莊園後,還有一大段公路要走,今天在169縣道遇到約莫三四輛大卡車,途經農家也有許多沒被綁住的看門狗狂吠,這時可要鎮定下來,遠離他們慢慢通行啊。

原本預計住充滿貓咪的「后薩民宿」,但沒訂到,老闆向我們推薦另一家專門給徒步者留宿的「Basuya」。由於疫情,達邦部落的居民對外來者比較敏感,或許是相較於前幾個部落,達邦更為原始淳樸,走在路上也不太會有人來跟我們互動,說實話這樣的感覺挺讓人失落的。

不管是走在山徑也好,或是走在從未預料過會到訪的公路也好,其實走在哪並不重要,一趟旅程、一趟徒步的定義,其實是很私密的。對每個人來說,同樣的一條路,甚至相同的一種方式,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之下,都能賦予一條步道不同的意涵。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發佈留言

More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