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別人說什麼好我就買什麼」的消費者開始⋯⋯
初踏入戶外領域,第一件學習到的事情就是「多天登山行程不建議穿棉質衣」,於是一腳踏入了羊毛的領域,聽見廣告說「羊毛衣是最適合在山上穿的,不會臭又舒適柔軟」,於是「羊毛是登山界的高級貨、唯一指標」這樣的觀念深植我們的心。
一直到四年前YU嘗試Vegan後,開始有意識地思考「我的每個選擇,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思考這些原料的來源,最近剛好看到一篇報導,說Patagonia在2018年重新宣布找到新的羊毛認證農場,仔細去查閱後,我才發現這背後居然是這麼一個龐大的故事。
目錄
- 羊毛基本介紹
- 人道羊毛
- 羊毛之外的其他選擇
- 市面常見底層衣的成分組成
- 給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三個更有意識的購物守則
羊毛
美麗諾羊毛
人類將羊毛使用在衣著上已經有好長一段歷史了,最早的羊毛織品服飾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元前300~400年,可見羊毛的特性深受人們喜愛。相信從事戶外活動的朋友一定都聽過或使用過羊毛製的產品,其實羊的品種很多,而絕大多數戶外品牌使用的是「美麗諾羊毛(Merino Wool)」。普通粗羊毛的直徑大約是40微米,而美麗諾羊毛的直徑則約15~24微米,有些甚至更細,這使得美麗諾羊毛穿起來不像粗羊毛般得刺癢,同時仍然維持優良的控溫排汗能力。
美麗諾羊最早源自於西班牙,後來大部分集中在澳洲、美國、紐西蘭等地繁殖飼養。如今美麗諾羊毛大量使用於戶外登山界,品牌如Smartwool(美國)、Icebreaker(紐西蘭)皆以美麗諾羊毛衣物為其主要的產品線。
羊毛特性
究竟羊毛有什麼樣的特性,讓戶外活動者都愛不釋手呢?
- 控溫能力
我們在淋雨或流汗時,之所以會覺得冷,是因為水分從皮膚表面蒸發的過程會吸熱,進而導致身體的熱能被吸走。羊毛製的底層衣在吸收超過本身重量30%的水之前,可以不讓你感受到水分的存在。這表示在這段期間水存在於羊毛纖維之間,且蒸發過程是從羊毛內吸收熱能,而不是你的肌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聽到「羊毛衣即使濕了,也仍有保暖功能」。
- 抑制臭味
這個特點真的是長天數健行者(以及他的夥伴)的救星!相比其他纖維,羊毛抑制臭味的能力十分優異,這歸功於羊毛鎖住水份的能力。如同上面提到的,羊毛吸收了30%重量的汗水,將其鎖於纖維之中,維持肌膚表面的乾燥,使細菌及其產生的異味分子,大多存在於羊毛衣裡面,直到清洗的時候才被釋放出來。
當然,沒有一個材料是100%完美的,美麗諾羊毛最大的缺點就是他的耐用度。舉例來說,底層衣因為長時間與背包肩帶、腰帶摩擦,久了難免會在肩膀、腰部等部位出現小破洞,而羊毛衣通常比化纖衣還要更容易發生,尤其是比較薄的版本。另外羊毛穿久了比較容易變形,也比較難清潔維護。
第二個明顯的缺點是乾燥速度,羊毛衣雖然比化纖衣還要能吸收水分,卻也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才能將它弄乾,因此如果你預期這趟行程會頻繁地洗衣服,化纖或許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在登山的運用
毛帽
毛帽的材質選擇千奇百種,從羊毛到各種化纖、相混,我甚至還有看過羊駝毛的!
底層衣
這裡泛指與身體第一層接觸的貼身衣物,如上衣、內搭褲等。底層衣的主要功能需求是排汗及控溫,而羊毛的特性使它成為底層衣材料的一時之選(另一個是Polyester聚酯纖維),羊毛與化纖之間的選擇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有各自的支持論點,也有各自適合的環境,這邊不會詳述,但就Piccoo個人經驗而言,羊毛底層衣較適合穿在又濕又冷的環境。
襪子
大概是台灣行銷策略影響,「登山襪就是要買羊毛襪」似乎深植人心,我猜大概80%以上的台灣山友(非野跑者)都穿羊毛襪上山吧,就連Piccoo也不例外!
羊毛襪在登山的應用是很好的選擇,羊毛抑菌、防臭、柔軟、對濕氣控制良好,種種似乎都在對我們吶喊:「快把我穿到你的腳ㄚ上!」
有幾種狀況我會推薦使用化纖襪,像是炎熱的環境,穿著較合身的野跑鞋,或是有人道考量,這也是這篇文章後半段要來討論的主題了!之後也會分享一篇非羊毛襪的文章。
人道羊毛
羊毛是人類存在以來歷史相當悠久的材料之一,在那個沒有材料技術、機械技術的年代,羊毛是個功能極佳的選擇。因此在那個時空環境下,當然不會出現羊毛的道德倫理問題。然而現今科技的發展與大環境的變遷,是時候該正視這背後所隱含的一切。
羊毛取得與問題

羊毛與環境的利弊
羊毛的生產通常不涉及原油與化學處理,具有天然抗菌與防臭能力,需要清潔的頻率相對低,清洗時純羊毛不會將塑料釋放到水道和海洋中(但純羊毛的特性較不適合穿著,常見的做法是羊毛混人造纖維)。
對於嘗試「零廢棄(Zero waste)」的人們來說,羊毛是種可再生資源,羊毛纖維被視為是可生物降解的材料(biodegradable)。雖然單看羊毛此特性是相當永續的,但其實影響環境的層面在於工業化畜牧(可參考紀錄片奶牛陰謀Cowspiracy)所造成的過度負荷。
羊毛與動物權利的兩難
另一方面,羊毛的生產確實涉及「動物權利」,若是把重點放在這,就會讓人更深入思考,到底該如何在這些議題與成本當中權衡取捨。
在這個資本主義當道的社會,利潤最大化往往意味著犧牲動物的存在權利,PETA善待動物組織也曾深入研究羊毛產業。
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綿羊長出的羊毛量,其實剛好足以保護自己免受極端溫度影響。剪毛工人通常是按數量計酬,間接鼓勵工作的速度並非綿羊的福利。在澳洲最常飼養的品種是美麗諾羊,皺摺較多的品種也代表能產出更多的羊毛,但皺摺多也會出現許多問題(排泄困難、容易感染等),也會衍生出更多不人道的養殖與取毛方式(mulesing)。
關於羊毛產業背後的事實,可以自行選擇是否願意正視,提供以下文字與影片連結。
PETA What’s wrong with wearing wool?
PETA The wool industry
然而,並非所有養殖行為都是非人道的。其實幫綿羊剪毛本質上是健康的行為,否則他們的毛髮會不斷生長,直到變得難以移動,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如何飼養與剪毛最能確保動物的福祉。
人道羊毛認證
紐西蘭在人道羊毛的規範上有相對領先的地位,法規明確地禁止不當的取毛方式(mulesing),也規定羊群密度的上限且必須自由放養。
許多品牌現在也公告採購經第三方認證的羊毛,包含RWS(Patogonia, Norrøna, Darn Tough⋯⋯)、ZQ Merino Standard(Smartwool, Icebreaker, Houdini⋯⋯)等。
這些認證提供了額外的保證,雖然以Vegan的觀點來說仍認為羊毛在商業上的使用永遠都不會合乎道德,就像紀錄片海洋陰謀(Seaspiracy)裡提及的,許多看似人道的認證,其實科學實驗的背後都和企業與政府利益相關,而究竟要相信什麼、決定採取什麼行動,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判斷與理由。
Patagonia停止採購名不符實的人道羊毛
讓我們回到Patagonia的故事,2015年Patagonia曾經發現,在他們曾經認為是人道養殖並簽約的農場中,發現了動物虐待的事實,立即停止採購合約已確保品牌的立場。這代表縱使原本的羊毛來源是獲得認證的,但仍然需要持續地檢視,甚至有魚目混珠的情形,從認證農場買到來自非認證農場的羊毛。2018年Patagonia終於找到適合的新羊毛來源,除了符合RWS認證,甚至還自定PWS(Patagonia Wool Standard),可見該品牌在這領域的重視程度。
相關報導:
2015 Patagonia to Cease Purchasing Wool from Ovis 21
2018 All Our Wool Is Now Certified to the Responsible Wool Standard
如果你想嘗試不含羊毛的戶外用品,購買前要留意,只要標籤中寫到wool, merino wool, wool blend, nuwool,這些都是Non-vegan的。但除了羊毛,還有非常多材料常被使用在戶外用品上,這些都是相對「零殘忍(Cruelty-free)」的面料。
天然纖維

棉
親膚柔軟且保暖是棉質的優點,但也由於棉的吸溼特性,一旦流汗或碰到雨水濕掉後就喪失了保暖效果,且乾燥不易,一般不會建議在多天戶外行程使用,但以日常穿著來說,棉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傳統棉花種植使用大量殺蟲劑,以及不成比例的耗水量,是現今有機棉種植意識逐漸高漲的原因。建議可以考慮有機棉認證的產品,此外,也能留意該品牌是否使用非人道勞力,比方說新疆棉。
天絲TENCEL
天絲TENCEL®是萊賽爾纖維(lyocell)的品牌名稱,萊賽爾纖維是從木漿中提煉出來的植物纖維,而製作這些木漿的木材,來自由森林標準委員會FSC所認可快速生長的樹木。生產過程使用的化學品和水可以重複使用,循環回用率達到99%以上。天絲結合了人造與天然纖維的特性:柔軟如絲綢羊毛、強韌如聚酯纖維、涼爽如麻、吸水性與棉相當,在某些產品中會看到天絲的蹤影。
Houdini推出幾款100%天絲質料的上衣Tree Tee,Amouter也有引進台灣可以實際摸摸看哦!

大麻纖維Hemp
大麻纖維耐用、舒適、吸濕排汗力強,且其種植的過程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幾乎不需要灌溉,使用的肥料更少,大麻的主根甚至可以補充土壤中的重要養分防止侵蝕,對此,Patagonia對大麻織物有詳盡的介紹與未來規劃,已經推出一系列大麻纖維的織物。由於大麻的吸濕排汗特性,特別適合用於炎熱天氣。
Patagonia Hemp Crew Sweatshirt:85%回收聚酯+15%大麻纖維,期待未來會出登山用的大麻衣物。
臺灣品牌Hempable.致力於大麻纖維的使用,品牌表示若將天然纖維混入化學纖維則會造成回收與分解困難,目前大都以大麻+有機棉日常衣物為主。
竹子纖維 Bamboo Viscose
天然來源製造的竹纖維有許多優點,例如抗菌、防臭、觸感柔軟、良好的溫度調節能力、吸濕排汗能力等,但通常成本較高。依照製造方式不同,分為竹黏膠(Viscose, Rayon)、莫代爾竹纖維(Modal)、萊賽爾竹纖維(Lyocell),也有不同的特性,有興趣可以看這篇文章。而到底竹纖維是否環保,則要考慮竹子的種植方式,過程是否用殺蟲劑?加工製造過程是否使用過多化學藥劑?
分享幾件竹纖維為主的產品,我自己有第一件襯衫,期待解封後可以實際上山試穿!
- 山と道 Bamboo Shirt 50%竹子纖維(Rayon)+50%聚酯纖維
- Highlander Bamboo 180 Long Sleeved Baselayer 65%竹子纖維+30%天絲+5%彈性纖維
- BAM Balance Bamboo Hoody 84%竹子纖維(Viscose)+12%回收聚醯胺+4%彈性纖維
人造纖維
聚酯纖維Polyeaster
聚酯輕量且快速乾燥的特性,廣泛應用在戶外衣物上。然而聚酯的製程依賴石油產業,且不可生物降解,這些衣服如果不穿了、丟掉了,可能幾十年、甚至百年都不會被分解。其染料也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工廠廢水與衣物洗滌時伴隨的毒性也是很嚴重的問題。
但若使用回收再生聚酯重製,或許是個在環保與動物權議題之間,相對兼顧的一個方式。使用回收聚酯不僅可以減少垃圾產生,也能是最終用途的不同操縱聚酯的特性,能做出輕便透氣的材料,也能做成溫暖絕緣的材質。與原生聚酯相比,再生聚酯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
早在1993年,Patagonia開始用塑膠瓶製造再生聚酯纖維,也是第一家將垃圾轉化為羊毛的戶外服裝製造商。Houdini也曾提及品牌對再生聚酯的重視度,「我們選擇將所使用的資源,視為從地球母親借來的資源,而Houdini則是這些資源的保管人,負責將它們完好無損地交還給地球。」

尼龍Nylon
為聚醯胺纖維,優點是強韌耐用、有彈性、重量輕、不易變形起毛球。會依照不同產品所需的特性差異,而有不同的比例。
彈性纖維Spandex
彈性纖維有非常多的品牌,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萊卡(Lycra),是公司替Spandex註冊的商標名,所以如果之後在標籤上看到這兩個名詞,其實是一樣的意思啦。
相較於橡膠,Spandex有著更強的韌性及更堅固的特性,同時也較不易讓皮膚不舒服。會依照不同產品所需的特性差異,而有不同的比例。

一起來看看這些衣服是什麼做的
市面上看到的底層衣也常是由不只一種的材料組合而成,至於選擇的材料比例也會影響到該底層衣的表現。
羊毛+人造纖維
- Patagonia Capilene Air Hoody
51%RWS認證羊毛+49%回收聚酯纖維 - Houdini Activist Crew
60%ZQ認證羊毛+40%天絲(天然材質) - Icebreaker Cool-Lite Merino Motion Seamless Long Sleeve Crewe T-Shirt
35%ZQ認證羊毛+35%天絲+18%聚酯纖維+12%尼龍 - Smartwool Merino 150 Base Layer Long Sleeve
87%ZQ認證羊毛+13%尼龍
全人造纖維
- Patagonia Long-Sleeved Capilene Cool Lightweight Shirt
100%回收聚酯纖維 - Houdini Phantom Crew
68%聚酯纖維+32%回收聚酯纖維 - Haglöfs Ridge LS Tee
100%回收聚酯纖維 - Arc’teryx Remige Hoody
100%聚酯纖維
全羊毛
- Smartwool Merino 250 Base Layer Crew
- Icebreaker Merino 200 Oasis Long Sleeve Crewe Thermal Top
- Houdini Desoli Crew
純天然纖維(羊毛、竹纖維、天絲)可以被環境所降解,純人造纖維也可以回收再製(回收聚酯纖維);但當人造與天然材質混紡(用於調整衣服特性,也是很常見的做法),就很難在回收及廢棄流程中拆解處理了,因此你能看到上面三個Houdini的品項,堅持將人造與天然纖維分開處理。
給身為消費者的我們 三個更有意識的購物守則
- 思考活動的需要慎選衣物材質,健行活動可能需要考慮天然纖維(動物來源、植物來源)與人造纖維的權衡取捨;而日常穿著可考慮選擇有機永續認證的棉花、大麻、天絲等選擇
- 了解你買的東西來自哪裡,為自己選擇符合價值觀的產品,有機認證、人道認證與公平貿易認證雖然不是100%的保障,但也能成為消費者的第一層把關
- 只買需要的東西,買好一點、買少一點,不輕易丟棄,也能嘗試購買二手產品
永遠記得,沒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你的每一個選擇與決定,都會影響到整個大環境的走向。

延伸閱讀
裝備|零殘忍登山健行鞋指南 Vegan hiking boots
裝備|零殘忍登山野跑襪指南 Vegan hiking socks
西歐|白朗峰環線不吃動物吃什麼?What Vegans Eat on the trails? ─TMB
歡迎到Instagram及Facebook找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