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欸!我跟Ann他們約好了要⼀起去爬⼭喔!」
「要去八⼤秀!」
「不過……八⼤秀是哪呀?」
就這樣,在一無所知的狀態下YU就答應了這趟為期五天的爬⼭⾏程。
八⼤秀,其實是三座百岳的簡稱:八通關⼭、⼤⽔窟⼭、秀姑巒⼭。由位於東埔溫泉的⻄段八通關古道進入,範圍從⽟⼭⼭脈橫跨到中央⼭脈,平均天數為4天。
一般的八⼤秀⾏程是不需要去⼤⽔窟⼭屋的,因為要刻意多走⼀段路過去,會增加總⾥程數。但由於網路上關於⼤⽔窟⼭屋的美麗傳聞實在太誘⼈,因此我們這次跟Chill氏夫婦決定多增加⼀天,好好在⼤⽔窟⼭屋耍廢⼀番!
Information
- 八通關山:百岳排⾏#037;標⾼ 3335M,屬於⽟⼭⼭脈
- ⼤⽔窟⼭:百岳排⾏#009;標⾼3642M,屬於中央⼭脈
- 秀姑巒⼭:百岳排⾏#006;標⾼3825M,為中央⼭脈最⾼峰。與⽟⼭、雪⼭、南湖⼤⼭、北⼤武⼭合稱 「五嶽」

Itinerary
Day1 | 東埔登⼭⼝ → 雲龍瀑布 → 樂樂⼭屋 → 觀⾼坪 → 觀⾼⼯作站 |
Day2 | 觀⾼⼯作站 → 觀⾼坪 → 八通關⻄峰與草原岔路 → 八通關草原 → 八通關⼭登⼭⼝ → 八通關⼭ →八通關⼭登⼭⼝ → 中央⾦礦⼭屋 |
Day3 | 中央⾦礦⼭屋 → 杜鵑營地 → 四叉路⼝ → 南營地 → ⼤⽔窟⼭屋 |
Day4 | ⼤⽔窟⼭屋 → ⼤⽔窟⼭ → 秀姑坪 → 秀姑巒⼭登⼭⼝ → 秀姑巒⼭ → 秀姑坪 → ⽩洋⾦礦⼭屋 → 中央⾦礦⼭屋 |
Day5 | 中央⾦礦⼭屋 → 八通關⼭登⼭⼝ → 八通關主⻄峰岔路 → 八通關⻄峰 → 觀⾼坪 → 樂樂⼭屋 → 雲龍瀑布 → 東埔登⼭⼝ |
但由於我們想要去⼤⽔窟⼭屋,⼜不想太累太趕,所以安排了5天。
觀高工作站
由於八通關古道⻄段路程較長(東埔登⼭⼝→中央⾦礦⼭屋),加上中後段崩塌地需要⾼繞,走起來並不輕鬆,因此中間通常會再安排⼀個住宿點,最普遍的就是住在觀⾼⼯作站。 值得⼀提的是,觀⾼⼯作站由於地板有裂痕,管理⼈員已撤離,不再受理申請,但⼤部分的⼈仍會選擇住在這裡,網路申請則填樂樂⼭屋。

中央金礦山屋、白洋金礦山屋
第⼆天和倒數第⼆天通常會停留在中央⾦礦⼭屋或是⽩洋⾦礦⼭屋,我們這次是選擇住中央⾦礦。⼭屋週遭條件很好,位於森林中⼗分遮風,旁邊就有⼀條活溪⽔,⽔質超好⽔量穩定,還可以在⼀旁擦澡呢!
中央⾦礦⼭屋的申請⼈數上限是20⼈,但⼭屋本⾝應該可以容納到快35⼈左右。⼀旁有⽣態廁所,不會太臭,還有專⾨給衛⽣紙丟棄的洞⼝。


大水窟山屋
⼤⽔窟⼭屋位於⼤⽔窟⼭東南⽅,⼀般八⼤秀路線不會經過,從⼤⽔窟⼭頂過去要約70分鐘的時間。我們這趟選擇從中央⾦礦⼭屋往南腰繞過去,沿途經過杜鵑營地、南營地,隔天再往北去⼤⽔窟⼭、秀姑巒⼭。
南邊腰繞路線雖然比較少⼈走,但路線清晰,唯獨某些⼩崩壁要⼩⼼通過,掉下去就回不來了!另外從杜鵑營地到南營地這段路上充滿著帶刺植物,我們四個⼈每次通過都被刺得哀哀叫,走這段路還是建議穿長袖長褲比較好!
⼤⽔窟⼭屋是我⽬前住過環境最美的⼭屋,喜歡到我特別分出⼀篇來介紹它!雖然不順路,但是如果有時間的話,就安排過來⼀趟吧!

實際行程紀錄
Day1 7:00停⾞場 ↠ 7:30登山⼜愛⽟亭 ↠ 8:35雲龍瀑布 ↠ 9:15樂樂山屋 ↠ 11:50空地午休~12:50 ↠ 14:10⽔源13.5k ↠ 15:05觀⾼坪 ↠ 15:20觀⾼⼯作站
Day2 5:00觀⾼⼯作站出發 ↠ 6:30森林營地休息 早餐~7:00 ↠ 8:00看到草地 ↠ 8:45往中央⾦礦叉路 ↠ 9:30八通關登山口 ↠ 11:30八通關山~12:15 ↠ 12:45八通關登山口午休~13:30 ↠ 14:30中央⾦礦山屋
Day3 6:00中央⾦礦山屋出發 ↠ 7:30叉路 ↠ 8:00杜鵑營地 ↠ 9:50南營地~11:30取⽔ ↠ 12:20⼤⽔窟山屋
Day4 4:00⼤⽔窟山屋出發 ↠ 5:40⼤⽔窟山~5:55 ↠ 7:30秀姑坪~8:05 ↠ 8:50秀姑巒山登山口 ↠ 9:45秀姑巒山~10:20 ↠ 11:35秀姑坪~11:50 ↠ 12:00⽩洋⾦礦山屋 午休~12:30 ↠ 14:30中央⾦礦山屋
Day5 5:15中央⾦礦山屋出發 ↠ 7:00八通關草原(往⼤⽔窟15.3、往東埔18k指標) ↠ 8:30森林營地 ↠ 9:10觀⾼坪(往八通關3.4、往東埔14.6k指標)~9:30 ↠ 10:40空地休息 ↠ 12:00樂樂山屋~12:15 ↠ 13:30登山口愛⽟亭
水源
先說結論,八⼤秀路線,很 多 ⽔!
基本上八通關古道沿路很多⼩瀑布、泉⽔,後⾯的⼭屋旁也都有活⽔源,整趟⾏程不會有缺⽔的問題,所以在規劃⾏程時,要注意的只有要在哪邊把⽔取好⽽已。

住宿點 | 取水點 | 備註 |
---|---|---|
觀⾼⼯作站 | 11.5K橋邊⼩瀑布 | 13.4K處的⽔源不穩定,我們這趟是⽤滴的,滴到天荒地老,建議還是在11.5K的地⽅取⽔比較保險 |
中央⾦礦⼭屋 | ⼭屋旁 | 荖濃溪 |
⽩洋⾦礦⼭屋 | ⼭屋旁 | 荖濃溪 |
⼤⽔窟⼭屋 | 南營地過後活⽔源 | 1. 過了南營地後不久就會看到⼀處蠻⼤的取⽔點, 從這裡到⼤⽔窟⼭屋約50分鐘,平緩好走 2. ⼤⽔窟池的⽔是死⽔,有⼩蟲竄游其中,若真的要取⽤,⼀定要過濾、煮沸後再喝 |
崩塌的八通關古道
八通關古道,過了觀⾼坪到八通關草原之間的⼀段路因為風災緣故,⽬前處於崩塌的狀態。如果沒有繩索做確保,且對過地形⼗分有經驗,強烈建議改走⾼繞的路線,時間上雖然會增加⼀些,但是走起來安全許多。
過了觀⾼坪後,不久就會看到⾼繞的指⽰,往後⾼繞的路線⼤致可分為兩種:
① ⾼繞後,下八通關草原接回古道,視情況輕裝單攻八通關主峰
② ⾼繞後,不下八通關草原,續走八通關⻄峰、主峰,再往下接回古道

兩種走法都有⼈走,時間上也不會差太多。我們第⼆天要上八通關⼭,原本打算去程走藍⾊路線,回程走紫⾊路線,殊不知不⼩⼼錯過往八通關⻄峰的岔路,直接下到八通關草原,只好順勢改成走紫⾊路線,並在右下⽅的紫藍交接處(八通關登⼭⼝)輕裝單攻八通關⼭。
在大水窟做一場金黃色的夢
關於⼤⽔窟的美,在網路上早已有所聞。但實際上過去⼀趟,甚⾄於花了⼀個下午好好感受,其中的美好,我想真的是⽂字難以⾔喻的。
想一窺大水窟山屋周邊的景致,可以看看我們這篇文章。

不厭其煩地輕量化及乾燥飲食計畫
這次五天的⾏程,是我們目前為止在台灣山岳上待最久的⼀次,打包裝備的原則也是盡可能地輕量化,以最⼤化⾏進過程的舒適度。
由於全程都有⼭屋可以睡,所以難得沒有帶帳篷。

這次將背包的基本重量控制在4.89公⽄,背包總重最重的時候是第⼀天剛取完⽔,⼤約8.7 公⽄左右。我⼀樣是⽤Yamatomichi的40L輕量化背包,同夥其他⼈則是⽤HMG的55L輕量化背包(55L其實太⼤,⼤部分都被他們捲起來壓縮掉)。


時常有⼭友看到我們的背包都驚訝怎麼那麼⼩⼀顆,我們都會回:
「我們只帶我們真的需要的東⻄啊!」
舉個例⼦,綁腿,是⼀個⼤家很常帶著但⽤到的機會很少的單品。當然,綁腿有他上場的時候,像是長時間在雨中⾏走,或是在潮濕的箭⽵林海中前進,但這次八⼤秀並不會有這種箭⽵林海,另外天氣型態是午後雷陣雨,我們有把握每天能在下午下雨前到達⼭屋,因此預估也不會有長時間淋雨的狀況。最後我們都沒有帶綁腿,事實證明根本也不會有⽤到它的機會。我⾃⼰⼀雙綁腿的重量約160g,看似不多,但其實省下的160g可以讓我多帶4條40g的能量棒,這就差很多了!
5天那麼長,如果我失算了呢?如果真的碰上長時間淋雨呢?或是真的要在濕箭⽵裡游泳呢?那就濕吧!在不會失溫的前提下,鞋⼦濕掉其實根本沒那麼嚴重。
不論是2天、3天,甚⾄是7天的⾏程,背包的基本重量都應該要是差不多的(可以參考這篇畢⽺縱走),唯⼀有差的就是食物、瓦斯等消耗品罷了。
食物⽅⾯,為了節省重量及瓦斯,全部都是購買與自製的乾燥食品(乾燥飯、泡麵),早餐也只吃沖泡飲料+燕麥。原本擔⼼5天都吃乾燥系列會不會膩死,或是飢餓吃不飽,結果是,除了最後⼀天真的覺得「X的怎麼⼜是乾燥飯!」之外,其他時候都適應得還不錯!

這邊有個⼩⼩⼼得:正餐吃得飽就好,真正的爽糧重⼼在沖泡飲料及⾏動糧!既可以很輕, 好吃好喝的話⼜可以爽度100!
當然,飲食這種東⻄很看個⼈喜好,沒有對錯,剛好我們都是可以接受簡單吃的⼈罷了!對我來說,登⼭飲食的學問其實很⼤啊!
跟我們一起走吧

⼀早出發,和賣愛⽟的⼤姐相約四天後⾒,踏上步道身體開始暖機,頭腦也開始清醒。在雲龍瀑布遇⾒⼀群當⽇輕裝來回的⼤哥⼤姐們,幫他們合照完反過來要幫我們拍,指使我們擺姿勢有夠逗的。步道上遇到我們的山友都會問說我們要去哪,聽到是八⼤秀,接著都會驚呼 「那你們包包怎麼這麼⼩!」



在⼀塊空地上午餐,各⾃拿出睡墊和地布就躺下來瞇了⼀會兒。經過11.5k⽔源處⼼想這條步道到處都是⽔源,無奈⾛到13.4k才發現這裡的⽔源僅僅不過是岩壁裂縫滲出的⽔滴,看著它⼀滴⼀滴流入⽔瓶,還⽤樹葉集結成⼩⽔流。

抵達觀⾼⼯作站時,已經開始飄些⼩⾬,⼗⼈⼤哥⼤姐團抵達後開始下起⾬,他們說幸好早上有向耶穌禱告,我們笑說幸好他們有禱告,未來幾天的天氣也要多虧他們的主的恩典了呢。

原本計畫第⼆天⾼繞後下切八通關草原,再輕裝上八通關山撿山頭,但和協作討論到可以去程直接從八通關西峰上主峰,回程再⾛八通關草原,便更改了計劃。殊不知隔天我們⼀不留意就pass了叉路,咻咻咻就看⾒了草原,不如將錯就錯,步下草原,望著對⾯的⽟山群峰, 四年後再度進入⽟山國家公園,竟然是從這個⽅向看她們啊。

經過八通關草原我們沒有多停留,繼續往中央⾦礦山屋前進,沿路的緩坡和周遭的林相,⼩邱說好像回到奧勒岡州,我們也就⾃作多情把它當成PCT在⾛,好幸福啊。

在八通關山登山⼜遇到三個⾛南⼆段的⼤學⽣,互相交換步道資訊,佩服著他們背著20公⽄重裝上去,但我們知道⼀旦享受過輕量化的便利後就回不去了。接近中午的烈陽,讓我們這段登頂路線⾛⾛停停。


下來後在登山⼜午休,再⾛到今晚下榻的中央⾦礦山屋,被樹林環繞的山中⼩屋,⼀旁還有溪流,趁著還沒下⾬,我們在⾨⼜享受著環山包圍的下午茶時光。不久後⼗⼈團抵達,也開始下起了⾬。


第三天從中央⾦礦山屋⾛到⼤⽔窟山屋,這天⾏程最短。由於Ann跟⼩邱穿著不防⽔的輕量化鞋⼦,我們⼀直想著要如何過溪不弄濕,沿著往杜鵑營地指標,爬上了⼀段看起來不像是步道的入口,後來順著GPS才發現不遠處有個綁著布條的⼩坡,這段從中央⾦礦山屋到⼤⽔窟山屋的腰繞路線較少⼈⾛,沿途雖無什麼坡度起伏,但偶有崩壁需要攀繩,步道旁的植物們不是葉⼦很刺⼈就是真的帶刺,扎得我們唉唉叫。

八點抵達杜鵑營地,他們說這裡好像PCT步道上的營地,但撇除垃圾這部分就是了,的確, 營地留下了新舊的瓶瓶罐罐,礙於⾏程我們也無法帶它們下山。

抵達南營地時陽光普照,我們再度開啟hiker trash模式,就是因為多了這天特地前往⼤⽔窟山屋的⾏程,才擁有這麼舒服的節奏啊。

中午就抵達了⼤⽔窟山屋,在山中居然存在著這麼⼀⽚草原,還有⼀⽚湖和⼀個紅屋頂⼩屋,似乎來到這裡這趟⾏程就圓滿了。

我們翻過了山,從南投⾛進了花蓮,東西岸的天空也⼤不同,⼀邊開始堆積雲霧,另⼀邊還能看到遠⽅的平原呢。
我跟陳屁股按耐不住興奮在充滿乾燥與新鮮⽔鹿⼤便的草地上玩耍拍照,玩夠了才回去山屋,搬了椅⼦坐在⾨前,喝著飲料享受只有我們的⼤⽔窟山屋。


突如其來的⼀陣⼩⾬過後,天空變得更乾淨,陽光又再更溫暖了,⼀整個下午的時光,就該浪費在這樣像夢境⼀般的地⽅。

半夜⾛出來,只⾒幾雙眼睛在有段距離的地⽅和我們互望,可惜這裡的⽔鹿太害羞,不敢太靠近我們。
第四天要造訪兩個山頭,擔⼼午後⾬,我們四點就出發。緩慢地步上⼤⽔窟山,天空也開始染紅,箭⽵草原也逐漸⾦⿈,俯視昨晚的⼤⽔窟山屋,捨不得從夢裡醒來。

向⼤⽔窟山的途中會經過幾塊空地,倒地的枯樹與⽔鹿骸骨,你說這裡是露天展覽場我也相信。

⼀步步向山頂前進,世界好寬廣、好寧靜,所有語⾔和思緒都是多餘的,早已與天地融為⼀體。

從⼤⽔窟山到秀姑坪,我們沿著稜線翻過幾個⼩丘,在秀姑坪丟包整裝再出發往秀姑巒山前進。好奇眾⼈⼜中不好爬的秀姑巒山究竟長怎樣,被戲稱山⽺路的前段腰繞彷彿是座天然攀岩場,剩下0.7k的碎⽯坡帶我們⼀步步⾛上臺灣第六⾼峰。




回程從秀姑坪經過⽩楊⾦礦山屋,⼀路下降⾼度回到中央⾦礦山屋,這段是⼤多數⼈從中央⾦礦來回⼤⽔窟山與秀姑巒山的路線,落差較⼤,再加上泥濘溼滑,⾛起來也蠻花時間的。
回到中央⾦礦山屋,又是我們的下午茶時光,興奮地把乾燥麵線糊當成慶功晚餐。

最後⼀天距離較長,我們抱持著下山吃愛⽟的強烈慾望邁開步伐,也向陪伴了我們五天的山林道別。

This Post Has 2 Comments
謝謝分享文,很美,沒去過想去的我們值得參考
謝謝能幫助到你:) 有空去走一趟吧~!